《档案北京卫视》档案里的中国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剧情介绍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25-09-09 浏览次数:0
1969年,正值林彪、江青在搞“四清”运动,全国人心惶惶。国家为了转移矛盾,将目光投向了贫瘠的河南省孝义市,试图以修水利工程来缓解当地群众的生存困境,并以此来宣扬“群众路线”。故事就从这场突如其来的“指令”开始。一个由北京、上海、湖南等地的工程师和当地群众组成的队伍,来到了荒凉的太行山区。这里的土地贫瘠,水源匮乏,村民们靠天吃饭,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。在调查研究中,他们发现,这里有一个名叫“红旗渠”的天然水渠,但因为年久失修,已经干涸,再也无法为群众带来用水。于是,一项修建“红旗渠”新水利工程的计划应运而生。然而,这条“红旗渠”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。地势险峻,工期紧迫,更要面对的是周围群众对“群众路线”的质疑和抵触。一些人认为,国家派来的都是“大款”,工程不过是劳民伤财的政治任务。李四,一位当地村民,对“红旗渠”充满了怀疑,他认为国家承诺的水和希望,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承诺。他的妻子,王翠花,却是一位充满希望和勤劳的农家妇女,她默默地支持着“红旗渠”的修建,希望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。随着工程的深入,李四亲眼目睹了工程师们和群众们克服重重困难,团结一致的场景。他看到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一点点地开凿着新的水渠,也在慢慢地改变着当地群众的心态。最终,李四也加入了到“红旗渠”的修建队伍中,并逐渐对国家和“群众路线”产生了信任。“红旗渠”的修建,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,它更是一段关于信任、希望和改变的故事。它记录了那些在艰难岁月里,用勤劳和智慧,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人们。纪念碑是纪念这一段特殊的历史,以及那些为“红旗渠”付出的人们。
© 版权声明
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与我联系
评论列表